站内搜索
吉林天主教
基本情况
历史沿革
教规教义
礼仪节日
活动场所
当前位置: 首页 > 吉林宗教 > 吉林天主教 > 活动场所
活动场所

  1、长春市天主教堂

  长春市天主教堂位于长春市东四道街12号。该堂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由吉林教区的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传教士出资修建,圣名“德勒撒堂”,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早期为五间平砖房简易教堂,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天主教会用庚子赔款增建神甫楼,但1917年毁于火灾,之后重建神甫楼和收发室,重建的神甫楼为三层建筑,是当时长春城内最高层建筑物。1931年,建成大经堂后(即德勒撒堂),吉林教区主教府(兼管辖黑龙江省部分天主教堂)便从吉林市迁到长春。

  长春市天主教堂建筑面积700平方米,使用面积500平方米,是一座哥特式建筑风格的教堂,地面至上檐高7.89米,檐口至正脊顶部高13米,衔接教堂的尖顶钟楼,通高31米,钟楼原悬三口铜铸大钟,最重者550公斤,系巴黎外方传教会总会长光约翰主教和施德神甫赠献。教堂中门,方向正北,两侧各设与中门相隔的一门,是教徒进出教堂的通门。教堂后部开有两座便门。教堂前部两侧建筑,在外部是两个八角形的耳房,各外露四个角。耳房里面则与教堂相通。教堂后部的建筑亦各向两侧突出3米,形成三个等次的宽度,前部两个八角耳房跨度为21米,中部为14米,底部为22米,长度为33米。整个建筑中间细两头粗,恰似铃形。正中祭坛上供奉德勒撒圣女像。右面突出部祭坛上供奉耶稣圣像,左面突出部祭坛上供奉玛利亚圣母像。大殿内高大敞亮,可同时容纳800余人礼拜。神甫楼位于教堂西侧,为砖木结构建筑。神甫楼是神甫的办公、生活场所,伪满洲国期间,罗马教廷“驻满代表部”曾设在此处。

  “文革”期间,教堂被一些单位占用,钟楼尖顶被拆毁,玻璃和圣像被砸碎,1979年11月22日,教堂发生火灾,三口大钟坠地毁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落实党的宗教政策,恢复了宗教活动,重新维修了神甫楼。1985年重新修复了被毁坏的教堂。1983年省政府将该堂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省天主教“两会”及长春市天主教“两会”会址及天主教吉林教区主教府均设在此地。

  2、吉林市天主教堂

  吉林市天主教堂位于吉林市松江路3号,因耸立在松花江畔,地名松江路,故又有“江沿教堂”、“松江路教堂”之名,曾是天主教吉林教区主教府所在地。

  吉林市天主教堂于1917年由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出资修建,1926年落成,圣名“耶稣圣心堂”。教堂建筑面积670平方米,使用面积536平方米,为典型哥特式建筑。该堂高22米,钟楼高45米,为砖石拱形建筑,无木梁或木柱,全堂由象征耶稣十四苦路的14根大理石圆柱支撑,每柱高2.8米、直径0.5米。顶部是十字交叉单砖多拱结构,玻璃窗全部用彩色图案组成,上为花卉,下为人物皆以铅条镶嵌。教堂坐北朝南,南北长33米,东西宽27米,脊高22米,前部有尖塔形钟楼,楼内悬挂铜铸大钟一鼎。教堂正面开东、中、西三扇券门,从东门进去沿石质螺旋状楼梯可达二楼,再往上是木质阶梯,曲折通往钟楼。大堂内有五座祭台,其中正中祭台用石质雕花制成,上有7尊石膏塑像。整个教堂做工细腻,雕工精致。教堂工程完工后,吉林教区主教府曾迁至此处,并定为吉林教区总堂。

  1962年7月教堂钟楼被雷电击坏,后经吉林市政府拨款修复。“文革”期间,该堂被单位占用,建筑遭到破坏。1980年落实党的宗教政策,该堂恢复开放,后进行了多次修缮,使之恢复原貌。1999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吉林市天主教爱国会和吉林市天主教教务委员会会址均设在此处。

吉林省宗教网
吉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 吉林省宗教事务局
主办地址:长春市新发路329号 邮编:13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