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吉林民族 > 民族文化 > 少数民族与语言文字
吉林省蒙古语文工作基本情况
时间: 2005-12-25 13:44:19 来源: 字体显示:  

  吉林省是一个拥有48个少数民族的多民族省份。全省少数民族人口为245.34万,占全省总人口的9.15%。其中,蒙古族人口17.2万,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14.3%,主要分布在松原市、白城市和四平市,其分布特点为大散居、小聚居。全省有1个蒙古族自治县、10个蒙古族乡;有蒙古族中小学校79所,在校生7195名。

  一、蒙古语文工作情况

  吉林省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蒙古语文工作,从政策上、法律上、机构设置上,及所需经费上保证了蒙古语文工作的正常开展。省里设有少数民族语文工作办公室,其中安排两位同志从事蒙古语文工作,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也设有蒙古语文工作办公室,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1996年7月1日颁发了《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蒙古语言文字工作条例》,从而进一步保障了蒙古族人民学习使用蒙古语言文字的自由权利,有效地推动了蒙古语文工作的健康发展。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举办多期县直机关干部蒙语培训班,还自编了《机关干部蒙古语会话教材》。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非常重视蒙古语文的学习使用工作。他们坚持蒙汉两种文字并用制度,县大型会议会标、机关牌匾、公章绝大多数都是蒙汉两种文字的;前郭县政府工作人员名片也是蒙汉两种文字的。对全县牌匾、公章实行统一翻译、统一制作,统一管理。县里大型会议和那达慕大会还用蒙汉两种语言,其文件进行蒙文翻译。前郭县有民族歌舞团,还有草原文化馆,他们用蒙古语言演唱节目,前郭县电视台播放蒙语新闻节目受到蒙古族群众好评。吉林省全省范围经常开展学术研究活动。《吉林省蒙古语文学会》每两年开展一次年会,积极开展学术研究活动,鼓励会员撰写学术论文,定期召开年会进行交流,并积极参加省和八省区的学术活动,对全省蒙古语文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蒙古族教育情况

  多年来,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语言文字政策,认真落实与内蒙古自治区的教育协作规划,及时解决协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协作工作顺利进行;同时,拓宽协作渠道,开展与邻省的民族教育协作,较大幅度地增加交换培养蒙古族大学生的名额,并以此为导向,最大限度地调动蒙古族学生学习民族语言文字的积极性,推进我省蒙古族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我省重视蒙古语文协作工作,推进我省蒙古族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积极参加八省、区蒙古语文协作工作,是我省蒙古族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吉林省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在2003年出台的《吉林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决定的意见》中明确规定:“积极参加八省、市、区和东北三省的蒙古族教育协作工作,做好蒙古文字教材编写和审查工作。要逐年增加与外省、自治区普通高校对换招收蒙古族考生的名额,使蒙古族高中毕业生升学比例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吉林省教育厅党组也十分重视八省、区协作工作,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行之有效的措施,做好对等交换培养蒙古族大学生工作。

  1980年,以恢复以蒙古语言文字授课为主要标志的吉林省蒙古族教育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982年,我省首次与内蒙古自治区进行了交换培养蒙语授课大学生的协作工作,从此,拉开了以交换培养大学生为重点的两省、区教育协作的序幕。两省区教育协作为我省蒙古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大大提高了我省广大蒙古族群众学习民族语言文字的积极性,为促进民族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八省区蒙古族教育协作就没有吉林省蒙古族教育繁荣发展的今天。

  今年在新疆召开的庆祝八省区蒙古语文协作工作30周年暨协作小组第十三次成员会议上讨论通过了协作规划,我省与内蒙古自治区在前5年对等交换招生40人的基础上,增加到(2006—2010年)50人。协作规模的扩大和协作关系的进一步加强,提高了我省蒙古族学生的高考升学率,推动了我省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

  我省与内蒙古高校互换培养蒙古族大学生计划从1982年的8名增加到明年的50名,招生计划增加了6倍以上。二十多年来,我省通过协作累计培养蒙古族大学生850多人,为我省培养了一大批蒙古族人才,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此外,我省与内蒙古自治区在成人教育方面开展了协作。1998年,内蒙古民族大学与我省前郭蒙古族师范分院联合举办吉林省蒙古族教师高师函授班,截止2004年,全省有500名教师参加函授班学习,加快了我省蒙古族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

  吉林省前郭县蒙古族中学作为八省区高中十校长联席会创始会员,多年来,积极参与联席会的各项活动,并积极承办年会,成为吉林省与其他兄弟省区蒙古族学校间沟通和交流的重要窗口。2003年,在通辽市蒙古族中学承办的八省区高中十校长第20次联席会议上,我省的通榆县蒙古族中学、镇赉县蒙古族中学被吸纳为会员学校。

  2003年,在“八协”举办的首届“八骏杯”蒙语授课高中及大中专学生蒙古族文学大赛中,我省前郭县蒙古族中学、前郭蒙古族师范分院的21名同学的作品分别获二、三等奖和优秀奖。2004年,“八协”举办的首届八省区蒙古语授课中小学青年教师创新课教学观摩评选活动在我省已全面展开,经过严格的评比,已有8名教师的创新课胜出。2005年6月,八协举办的《八省区第二届蒙古语授课小学中青年教师创新课教学观摩评选活动》中,我省选送的4名教师中分别获小学组数学一等奖1名和蒙古语文、汉语文、其它课程二等奖3名。

  (二)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确保协作工作顺利进行。

  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我省与内蒙古之间的教育协作得到了加强,协作成绩斐然。但由于我省与内蒙古自治区在诸如民族学校学制、民族语文教材以及外语学科设置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加之有些部门对八省区蒙古语文协作组织及协作工作缺乏认识,在具体的协作过程中出现过一些矛盾和问题。例如两省区对换招收的蒙古族学生在外语和蒙古语的学习上存在较大困难,蒙语授课教材不能按时到位,高校热门专业计划有限等。为此,我们做了大量的宣传和协调工作。首先,向有关人员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语文政策,扩大八省区蒙古语文协作工作影响,提高相关协作部门对协作工作意义的认识,争取各协作部门的支持和配合。经过多年的努力,加上协作制度的逐步完善,我省与内蒙古自治区之间形成了从落实计划、招生录取到学生管理的比较完善的协作机制。

  吉林省蒙语授课教材一直使用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过去,教材晚到现象很突出。为此,我们和毗邻我省的内蒙古通辽市保康蒙古族学校积极协调,将我省蒙语授课教材统一在该校订购,大大减少了教材发行中的环节,确保了教材按时到位和教学工作正常进行。

  由于内蒙古自治区蒙语授课学校毕业生外语基础较差,升学入我省高校的蒙古族学生学习外语十分困难。对此,我们与相关高校积极协调,妥善解决出现的问题。学校有针对性的组织举办了外语补习班,短期强化班,老师们无偿上课,使同学们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和成绩有明显提高。

  近几年,由于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加大,使得学生日益青睐于容易就业热门专业,各省与内蒙古每年对等交换专业的供需矛盾越发突出。但经过我省与内蒙古自治区间的积极协调,目前,热门专业的供需矛盾已有所缓解。我们相信,随着高校扩招以及协作关系的进一步加强,协作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

  三、对今后民族语文的几点要求

  三十年来八省区蒙古语文协作小组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协作工作,取得了成绩,为民族文化教育素质的提高和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受到了八省区蒙古族人民的拥护和国家有关领导以及有关部门的肯定。吉林省是协作受益省份之一,为了更好地搞好蒙古语文的学习使用、发展工作,继续得到八协小组、八协办的有力支持与协作。我们有三点建议:

  一、国家对全国民族语文工作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理顺关系,建议由国家民委统一管理、加大工作力度、规范协作工作。

  二、国家民委要加大对各省区民族语文工作的指导,经常深入地方,了解实情,提出分类指导性意见。

  三、建议国家设立民族语文工作专项经费,列入预算,对各省区的民族语文工作,在资金上适当补助。

  2005年11月2日

(责任编辑: 省民委) 
   
吉林省宗教网
吉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 吉林省宗教事务局
主办地址:长春市新发路329号 邮编:130051